首页  >  All tags  >  游记

2022.07.03: 卢家寨

上 捷径

在前天晚上我们粗略研究了一下今天的前进路线,从地图上看,如果我们按照来时的路走,从桃花源出来需要沿着弯曲的公路上坡爬坡十几公里,我显然不是特别想走这条路,一是累,二是来时已经看过路上的风景;于是我建议我们直接穿过大山,这样可以直接缩短大概十公里的路程,但这样做的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有没有路绕过去?就算有怎么走?如果走错了如果我们被困在大山里怎么办?很快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民宿的老板娘告诉我确实有条路可以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直接大包小包背上就走了。不得不说,这样莽撞确实有些危险,不过老王说得对嘛,“【引用王安石的话】”,不走这条小路我们还真遇不上那么多好玩的事。

总之,最后我们沿着返回的那条路,走了不远就发现一条上山的小径。与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不同,这条小路全是晒得梆硬的泥巴,路边长满杂草。我看了下地图确定方向,地图上显示只要走过这段不到1km的山路就能抵达那边的县道公路。

“你确定是这条路?”

“应该是,走走看就知道了。”我说。

才走了一小段路我们就发现了这段行程的第一个小景点:一个天然的小瀑布。我们站在桥上面往下望,一条小溪从从十数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落入底下干涸的河道中。这当然比不上那些景点里的大瀑布,无论是规模还是壮观程度,但它带给我的惊喜却远比那些在景区里看到的要多,也许是因为它是不期而遇吧。而且这里还有一些很特别的东西,那种单纯属于自然的静谧和安宁,我不知道读者是否能明白那种的感觉?在我看到它之前它已经独自在此流淌了也许半个世纪,在我离开之后依然。

我驻足在桥上看了片刻,和朋友提议说想下去看看,朋友也有此意。于是我们沿着河道一路搜寻看有没有路能够下去,但走出去一小段也没有找到人工修成的阶梯之类的路,只有非常陡峭的斜坡。在轻装的情况下也许可以勉强下去,但我们还背着十几kg的包呢,即使能下去也上不来,于是我们就此作罢,我拍了张照片后离开。

走过这座桥才是真正的上山的路,路比我想象中要好走,我以为是那种得穿过灌木林之类的路呢,实际上是一条挺宽敞的山路,越野吉普车大概也能走。这条路本身没什么特别的,特别的是山路下面的河道。从山路上探出头往下望,蜿蜒的河道像极了一条匍匐着的巨龙。当四月汛期来到,这条巨龙就将伴随着咆哮从山顶一路俯冲,席卷目力所及的一切——眼下这条蜿蜒的巨大沟壑正是祂肆虐的痕迹。

越过山峰继续沿着山路走,我们竟然看到了一户人家,但主人似乎不在,不过房子前面不远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读者也许不明白我们我们的激动——我提醒一下各位,现在是在七月份,而我们已经在大太阳底下(其实还好因为这时候还是早上)走了一个多小时,一条小溪意味着什么?天堂!

小溪边叠放着很多竹筏,我们把背包放在一旁,脱了鞋子坐在竹筏上把脚伸进小溪中,一瞬间那种清泉的冰凉从脚底渗进直逼心脏——太凉快了!我还嫌不够,直接脱光衣服——没错,内裤也没穿(不想弄湿,但主要是想体验下完全赤裸裸回归大自然的感觉x)——一头扎进,不对,是坐进小溪中,因为小溪深度只到我的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凉快嘞。开头那张竹筏上的登山鞋就是这时候拍的。

我对这天白天最深刻的印象就在这,往后就记不太清了,不过当初是有拍vlog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链接】。不过今天最有趣最好玩的事情却是发生在晚上的,所以没有被拍进去,不过不用着急,我之后会写到——实际上在当时我就曾记录说,总有一天我会把这个神奇的晚上写下来,只是想不到这竟然是在一年后了。

下 卢家寨

虽然七点多才天黑,但走到下午五六点,我们就得开始准备找合适的扎营点了,煮饭、做菜、搭帐篷得费上一段时间,我们得保证在天黑之前完成。于是在大概五点多的时候,在县道的一个小分岔路口,我们看见一大块水泥地,不远处有小溪,还算不错的扎营点,只是水泥地被晒得实在有点烫,晚上应该会好一点。我们在溪边简单解决晚餐问题,有多简单?我因为忘记带筷子,用手抓面吃。用溪水洗干净碗,收拾好炊具后我们来到之前的水泥地上准备搭帐篷,地板还是发热,但也没办法,勉强将就下。实不相瞒,我们地垫都忘记带了,隔着帐篷一层薄薄的布直接与水泥地背靠背。可能是苍天垂怜,我们正准备搭帐篷,路过的一位阿姨好心提醒我们往这条岔道进去不远就有一个卢家寨水上乐园,那里有扎帐篷的地。

“这水泥地热的嘞,往这里面走走,里面有地方搭帐篷。”我们向阿姨道谢后就又收拾东西往里走。沿着一条小溪——虽然同样是小溪,但和我之前洗澡的小溪相比实在是大巫比小巫,如果是在汛期,这条小溪大概都能泛滥成一条小江了。河水不算湍急,而且也不深,十分干净,是绝佳的嬉水地。果然,我们走了没多远,就发现有七八人,大人小孩都有,已经在水里玩了起来。我们按捺住往里跳的冲动继续往前走,路上还遇见几位附近的村民,我们向他们问了水上乐园的具体方向后又往前走。

等到了卢家寨的大门——实际上是一道假设在一座桥上的栅栏,卢家寨的经营者,也就是卢大哥问了我们的来历,便热心地给我们开门,领着我们去露营地。在进入桃花源景区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像陶渊明在文中说的那种新奇感,毕竟说到底只是个普通景区而已,但卢家寨水上乐园却别有洞天。我们穿过桥,经过山庄,里面正有人在吃饭,我以为我们的露营地就在这时卢大哥还在领着我们往里走。我们接着穿过一条小径,小径旁溪水流淌,溪水的另一侧是高耸的峭壁——这里是绝佳的避暑地,峭壁遮挡住阳光,溪水又带来冰凉,这里仿佛一个结界将外界的炎热阻拦。踩着石头趟过溪水,又穿过一座石桥,最后还穿过另一座假设在河道上的摇摇晃晃的木桥才终于来到我们的目的地。这里原来大概是一个河滩,上面铺满鹅卵石,已经搭起有几个帐篷,还有一个小游乐园,卢大哥还有生意要照顾,叮嘱我们两句便转身离开。

我们放下东西打量这个地方,发现这里真的太适合夏天,左边是一条小河,右边是一片竹林。小河的上游人为建设了一道斜坡(后来卢大哥说等水涨了这里可以用来冲浪)和阶梯,河水在阶梯上流成几道小瀑布。在我们搭帐篷的间歇,有几位本地人带着他们的小孩也来到这里,大概是好奇,几位专门找我们来唠嗑,我们闲聊一阵,天快黑了他们就回去了。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在和小孩玩的时候,我听见她们说的都是方言,奶声奶气的方言,十分可爱。在我们这,本地人越来越少对小孩说方言,我们常常在和大人说话时说方言,和小孩说的确实普通话,他们似乎认为方言是一种被淘汰的产物,是下里巴人才会说的话,所以县城里的小孩们都不会说方言了,乡镇里的小孩好一点,但是也有这个趋势。我很久没有听到小女孩讲方言,所以觉得十分有趣。

等众人走了,我们把帐篷搭好,趁着最后一点光亮把衣服也洗了,然后穿着裤衩趴在阶梯上望着星空。七月天气总是万里无云,到了夜晚则是星空璀璨,偌大的水上乐园只有我们两人(农家乐在入口,水上乐园在更里面),除了耳边哗啦啦的流水声我们什么也听不见。我们一会躺,一会趴,也不交流,就只是各自享受这段难以言喻的美好时光。流水很浅,顺着一道道阶梯往下流,有时候我把头伸进小瀑布里,闭上眼睛,让冰凉的水一遍遍冲刷我的脸庞。中途远处传来一声轰隆旱雷,但我内心却十分平静,没有因此起一丝波澜。

躺了不知多久后,我们才回到帐篷,在我们找东西时卢大哥也忙活完回来了,他也住在这,搭帐篷睡。卢大哥说,他家离这不远,但是他就喜欢一个人在这峡谷的河滩上搭帐篷睡。卢大哥问我们有没有铺的垫子、枕头什么的,要不然睡在鹅卵石上太硌人,我们说没有卢大哥就把他的一层被子递给我们当垫子。

“还不困吧?”卢大哥问。 我们摇头。于是卢大哥提着手电筒说要带我们去看些好玩的东西。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卢大哥在峡谷里的玩伴。卢大哥站在岸边用一根棍子先挑一挑,他说这是为了防止附近有蛇,有一天晚上他一个人在这里看鱼就发现一条毒蛇,差点被咬。他确定无碍后,用手电筒往河里搜寻,很快找到一群游动的鱼,卢大哥告诉我这是石斑鱼;然后卢大哥又换了个地方找到另一群长相不同的鱼,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在介绍完水里的生物后,卢大哥开始向我们介绍河边的生物——一群大概有我拳头那么大的癞蛤蟆。卢大哥把其中一只掂在手里,让我们仔细看,告诉我们这只已经在这地方一动不动几天了,说完又放回去,一边搜寻着一边说他记得昨晚还有几只的,现在不知道都到哪去了。

你能够想象那个场景吗?在一个没有光亮的峡谷里,在一片布满鹅卵石的河滩上,只有一道光束移动、徘徊,在光束后是三个明灭不定的身影,他们随着光束在峡谷里来来回回,犹如三个好奇的小孩来到一片新的天地,满载欢喜地到处探索。

我想起我高中毕业那次徒步旅行,在终南山某个山腰,夜晚,吠舍大哥送我下山,去赶十一点回家的火车。我开着手电筒,吠舍大哥示意我不用,于是我们在明亮的月光下步行在丛林中。

我想起对于我们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已经很少有在漆黑的自然环境下生活的经历,到处都有光亮,我们习惯这样的便利。相比自然界的其它生物,我们大概其实已经是另外一种生物,当我们完全投身于黑暗时,我们感觉到一种自己被吞没的恐慌,自然界的黑暗对于我们来说是恐怖,是陌生,是敌意,但黑暗对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来说只是寻常。我觉得也许这意味着我们的一部分本性(nature)已经丧失了,也许是作为便利生活的代价,也许是因为其它,我想把这一部分找回来。

翌日早上,我们又回到我们昨晚趴着的阶梯上,接流水洗漱,中间在坡道上滑了一跤,所幸并无大碍。洗漱的时候我才发现,在阶梯旁的墙壁上画着《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波妞和宗介相遇的那一幕,这让我想起我中学去世的美术老师,她只给我们上了一节课,就是放这部电影,因为时长没有放完,等待下个礼拜再上课时我们却收到老师出车祸去世的消息。至今我也不知道电影的后半部分内容。

洗漱完后卢大哥还请我们吃了顿早餐,吃完早餐后分别,我们重新踏上旅程。

2022.07.02: 沅陵游记

只是打算在沅陵县暂歇一天,却在江边散步时意外看到这个地方,当时不知来历,只是惊讶于这座古寺的古朴,和我之前在常德看到的“古寺“完全不同(后者是翻新的,即使尽量模仿古建筑但还是一股很明显的“暴发户“味)。

我好奇它的来历,刚好附近有座茶庄,里面几位本地人正在闲聊,我和朋友便前去询问,这才知道这座古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第二年,也就是要早至公元628年的古建筑,比我之前见到的都要早,而且看上去保存得也要更完整。

聊完座中有位魁梧的中年大叔说像我们这样有毅力的小孩就应该去参军,众人大笑,说因为这位大叔就是当地招兵的负责人,所以才极力“怂恿”我们去参军。最后众人还劝我们顺路的话还可以去趟二酉山,说比这座古寺更值得一看,我心动了,打算第二天前行。

附近还有一个芸庐酒店也装修得特别有古韵,比之我在其它地方见到的某些仿古建筑竟然也不差,茶庄的阿姨告诉我,这个酒店原来是沅陵某位大户人家的住地,后来才改为酒店,可惜因为囊中羞涩并没有进内部去看看。

虎溪书院在龙兴讲寺的正后方,我们去时正在装修,并没有供游客进的路,但是我还在一条小径里找到了“后门”——准确来说只是一块木板,推开木板后就来到了更为广阔的龙兴讲寺后院,在这里我看到了还未完工的虎溪书院的牌子,有几名工人正在施工,也没人管我们,我们——呃,至少是我为能探索到“禁地”而十分兴奋。

加上后院后龙兴讲寺才算得上有皇帝亲命敕造的排场。后院十分宽敞,大抵原来僧人就是在此地招待众人,宣讲佛经的,顶上有一座凉亭,凉亭旁摆着虎溪书院的石碑。有几棵看上去很有年头的古树,树下有棋盘、木椅和一方小井,十分古朴且雅致,其它建筑与园林的设计似乎也与我在故宫或沧浪亭、拙政园所见风格不同,可惜没有一位了解古建筑的朋友同行。

沿着后院我们还发现许多平时大概也不会对游客开放的小路,趁着机会我倒是都走了个遍,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当我穿过杂木林和一个凉亭,来到一座外表看上去十分宏伟,内里却已经破败不堪的古建筑(忘记叫什么了,名字很长),我在这里看到两只人工饲养的小兔子,它们在笼子里面安详地吃着白菜,旁边还放着饲料——大概是这里的某位建筑工人养的吧,想象某位胡子拉碴非常耐心地喂着这两只小兔子的场景,十分有趣。

二零二二年七月二日写于沅陵二酉山下时炎炎夏日

2022.07.01: 桃花源

这是徒步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刚从常德市区出来没多远。说是徒步旅行,但是自从朋友学校出来,我们大概走了十几km,然后就开始骑共享电动车了…直到骑到郊区,超出电动车允许的范围后我们才停下来,不过其实也没骑多远,10km不到,接着我们就又开始背着大包小包往湘西的方向赶。完整的计划是从常德到湘西,然后再从湘西到重庆,但实际究竟能走多久,能走多远我们心里也没底,不过我也不在乎,不想走了就打道回府,我并没有什么一定要完成的执念。

下午我们经过乾明寺,印象不佳,初看上去像是包装好,专门骗人香火钱的旅游景区。寺挺大,不过没有什么特点,建筑是那种仿造古建筑翻新的,新不新、旧不旧,有点别扭。寺里有位老奶奶,问我生肖、年庚,让我进正殿去拜,我放下行李,在蒲团上拜了拜。之后又参观了后殿,实在没什么稀奇的于是就匆忙离开。

等到当天傍晚,我们抵达了距离常德市区四十公里外的桃花源景区。朋友之前在这里带过户外活动,对这里评价倒是一般,不过我想既然经过,顺路来看看,而且这里也有吃住的地方。我们虽然带了炊具和锅碗,但第一天徒步不习惯,而且太阳实在太大,走了一天我们已经是精疲力竭。本来预计是两天自己煮饭菜,睡帐篷,一天下馆子,住酒店,但第一天我们就在景区的民宿吃住上了。老板娘煮的饭菜并不好吃,油炸肉+某种蕨菜,食材和味道都不咋样,但我也吃得十分香,因为实在是太累了。吃完开空调躺了一会儿恢复精力,借着最后一点光在附近闲逛了一会儿。

因为还没到旅游季,这里人不多,大多是本地人,而且又是傍晚,偌大的景区只有三两人。闲逛中朋友告诉我一些这里的奇人趣事,其中提到一位老人,也就是老板娘的弟弟,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老人终身未娶,也不知原因,只听老板娘说她这位弟弟性格执拗,认死理,朋友对老人的评价则是沉默寡言但做人做事却十分靠谱,附近方圆几里的房屋都是由他手砌成。综合两人的评价,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老农民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曾经在这片大地上非常普遍,但现在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倒是十分稀奇。

朋友曾在这里带户外活动的时候,老人偶尔也会帮忙打杂,有一次活动需要有人击鼓助威,也不知是老人毛遂自荐,还是有人委托,总之老人接下了这份差使。当天下起大雨,众人支起帐篷,活动组织者告诉老人因为下雨,不需要再麻烦老人。但等到了约好的时间,老人却还是披着雨衣,拉着大鼓来到了活动场地,在雨中击鼓为众人助威。朋友说老人击鼓的场景真是让他印象十分深刻,我说我光是想象便印象十分深刻了。

继续一边散步一边闲聊一阵后,累到又回民宿躺倒。次日早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空调房,收拾行李在清晨的雾气中继续旅行。

二零二二年七月一日于桃花源中时炎炎夏日

道别

写了一大段描述今天的旅途,但是发现无论怎么写都描述不了今天的神奇——我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描述和表达出我今天所遇到的那位好像阿城小说中的人物,和我躺在石板上,任瀑布的水淋在我身上的那种感觉。这一切都太神奇了,我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07.01

今天最神奇的事情之一是,在一座等待翻修的废弃佛寺建筑中,发现一黑一白两只宠物兔。(大概是这里的工人养来陪伴他的?两只兔子吃得很好,有特意买宠物粮,还有胡萝卜和青菜叶)

在一座完全失修、破败,木头都已经腐烂,行将倒塌的佛寺中,能发现两只安安静静吃着胡萝卜的兔兔,有种难以形容的奇妙感觉。-07.03

在有竹筏和蓝色蜻蜓的小溪边,洗了个野澡(水好凉快——!)。07.03

alt text

alt text

今天的徒步大概是开始徒步以来最完美、最不可预料的一次,我们大概怎么想也想不到今晚会坐船去江对面一个半废弃的山庄里面住,然后正儿八经在一张桌子上烧油起锅煮起菜和饭,最后端着碗坐在江边,一边看着江水一边吃。 - 07.03

alt text

alt text

看上去很深的水潭,总感觉里面随时会钻出一条苍龙…… - 07.04

alt text

2022.06.29: 计划长途徒步旅行

更新: 后续回想起来我们准备的真是不充分,没有考虑到湖南七月份的高温,没有带筷子, 没有带地垫······但是仍然是我人生中最自在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之一,人一旦享受过这种自由的旅行,就很难再回去了。

18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曾独自背包徒步旅行,先从家出发坐火车坐了一天一夜到杭州,然后从杭州步行到苏州,又到南京,最后又坐火车转到西安,去终南山上见一位隐居的朋友,最后才折回。从那时候我发现,这样的旅行真的很有趣很好玩,比那种去景点打卡拍照的旅行有趣多了, 于是大学毕业后,我便开始计划再来一次长途徒步旅行。不同的是,这次有了一起同行的朋友,旅途也更有趣。

我们最初计划从常德出发(朋友在这里读书),一路向西,经过重庆,最后到达成都。沿途超过900km,路途遥远,不过还好我们并不勉强自己, 说好走到哪走不动了便停下。